#百里挑一#
消化不良,本质的原因是胃动力障碍。如果由胃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等导致,就属于器质性消化不良;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只是消化器官消极怠工,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就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疾病,在咱们同胞中的发病率约为20%,就是说,3亿多人同时受着这种问题的困扰。消化不良,会引起餐后不适,夜间可能更加折磨人。那么,睡眠与消化不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起源于胃及十二指肠,但是,没有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通常的表现,是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会由于食物在胃中存留时间延长,导致进食后的饱胀不适;或者进食后感觉不舒服,还没有吃几口,就因饱胀感而无法正常吃饭;有时还会出现剑突下方到肚脐上方的疼痛或不适;或者是上腹部灼热;以及恶心、嗳气、反酸、大便异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胃肠动力下降、内脏神经过于敏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睡眠欠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是发病诱因,而睡眠质量在消化不良的发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夜间惊醒或者炎症性肠病患者,都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而且,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消化不良的症状更容易反复发作。
瑞士学者曾于年在《消化病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经过为期10年的随访调查后,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焦虑,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就是说,因为睡得不好,影响消化,让人吃得不香,甚至吃不进去。近期又有新的研究表明,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睡眠障碍相伴发生,可能是睡眠障碍导致内脏的超敏反应,由此带来胃肠道症状,而通过服用辅助睡眠的药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改善胃肠道症状,缓解上腹疼痛及不适。
曾经有学者通过动物试验发现,睡眠会对肠道微生物组成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种改变会通过对脑肠轴作用,影响感觉阈值。受到这个研究结论的启发,美国学者曾尝试通过睡前30到60分钟服用5毫克褪黑素的方法,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收到良好效果。学者们认为,随着睡眠问题的缓解,生长素和瘦素受体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食欲和饱腹感。可见,睡得好,是保证吃得香的前提。
解决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注意生活方式。首先,需要调整用餐时间,少食多餐,吃饭与睡觉,应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避免睡前进食,晚餐不宜吃得太饱,也不要进食太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晚上不要熬夜,也不要喝碳酸饮料,或者浓茶和咖啡;少吃酸辣、生冷、腌制食物,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吃完饭30分钟后,应该做适当运动,比如散步等,从而促进肠道蠕动。
症状较为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可以尝试芳香疗法结合催眠音乐的方法,改善睡眠障碍及焦虑。近期,新的研究结论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身心疾病。研究发现,脑肠轴调节障碍,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处理及脑肠肽水平的异常,会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表明心理及精神因素对维护消化功能的重要性,也再次提示,保证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才是改善消化功能的正确途径。因此,遇到吃不进、吃不香、吃完就不舒服等问题,需要想到,那可能是没睡好带来的麻烦,而睡眠障碍与消化不良症状纠缠在一起,会形成恶性循环,打破僵局的途径是先解决睡眠障碍问题,睡得香,胃肠功能可能就跟着恢复正常啦。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