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干预是条漫长的道路,很多家长干预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进步,就开始怀疑,我是方向走错了吗?还是该换机构了?是不是过了最佳干预时间没效果了……
家长们别慌,这次我们又收罗了大家关心的问题,访问了中山三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
文/邹小兵
大米和小米研发总顾问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
01
自闭症真的存在最佳干预时间吗
大米与小米:自闭症到底有没有最佳干预时间?
邹小兵:自闭症干预当然越早越好,一般来说,6岁以下干预效果相对更好。程度严重的自闭症孩子,能3岁之前开始干预更理想。
但并不是过了6岁,干预就没有效果了。
每个孩子的程度都不一样,很难界定一定要在什么年龄发现,在什么年龄干预。
很多轻度自闭症可能7、8岁,甚至10岁、20岁才被诊断,还有一些孩子甚至一岁之前都能诊断出来,所以,只要发现了症状,就可以开始干预。
02
自闭症症状轻重有别
大米与小米:自闭症症状轻重有别,何为重度,何为轻度?
邹小兵:自闭症有两大主要症状,一是社会交往、沟通的缺陷,二是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后者现在也包含感觉异常,即感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
当这两大症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有轻重程度的差异。
比如:
同样是社交沟通障碍。
程度重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完全不看、不听、不指、不说、行为不当。程度轻一些的孩子,可能只表现为与人交流时不看人的眼睛,答非所问,重复提问等。
重度的孩子可能年龄很大还完全没有口语,轻度的孩子可能有语言,但他的语言是单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流时,只顾自己说,不管别人是否感兴趣。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也有轻有重。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十一版(ICD-11),在自闭症诊断标准中都罗列了相关症状。
ICD-11
03
自闭症患病率增长原因
大米与小米:自闭症患病率正年年增长,这跟哪些原因有关?
邹小兵:
1.学界认为是自闭症诊断标准发生了改变。
过去,只有完全没有语言,发育明显落后这样严重的症状才会被诊断为自闭症。但按照现在的诊断标准(DSM-5),一些言语没有障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孩子也有社交沟通障碍,也会被诊断为自闭症。
2.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导致的诊断替代。过去被诊断为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多动症或者其他问题的孩子,专业医生问诊后发现他们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社交沟通障碍,应该被诊断为自闭症。
3.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近20年来,自闭症科普宣传越来越多,很多人都知道自闭症和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发现相关症状后会及时求医,来医院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加。
4.也有学者认为自闭症人群的绝对数量增加了,年以前,全球自闭症发病率在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四之间,属于罕见病,年后,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的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多,去年美国统计的数据已达1/54。
但自闭症的准确患病率还是未知,美国的数据哪怕两年一统计,也一直在变化,自闭症人群绝对数量是否真的在增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大部分学者都认可诊断标准的修订、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公众意识水平提高这三个原因。
大米与小米:那自闭症的病因呢,有新进展了吗?
邹小兵:目前依旧是未解之谜,但要彻底否认两个理论:
一、自闭症是父母冷漠造成。即“冰箱妈妈”理论,它在年以后已被很多研究证实是错误的,自闭症是先天的,与后天父母的养育无关。
二、疫苗理论。19世纪90年代末,一个英国学者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称自闭症发病率增高与疫苗接种密切相关。但这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后续的研究也证明了自闭症与疫苗没有关系。
还有大家提到很多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肠道菌群失调、围产期并发症、营养问题、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或是杀虫剂的使用,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母亲的肥胖等,科学家们都研究、论证过,目前没有一个能确定会导致自闭症。
年以后,科学家对自闭症病因的研究主要聚焦基因与遗传。
比较确定的是,自闭症存在着遗传易感性,即自闭症在家族中有聚集性,如果家里第一个孩子有自闭症,第二个孩子也是自闭症概率可能达10%~20%。
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个有自闭症,另外一个是自闭症的可能性大于80%。
另外,自闭症孩子父母及家族其他成员身上也或多或少能发现一些自闭症特征。
还有国外学者提出,儿童的行为与父母亲养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父母的养育行为会影响儿童发育,儿童的发育也会影响父母亲的养育行为。在承认遗传易感性的前提下,父母如果能识别自闭症的一些早期症状,然后去帮助孩子,有可能影响自闭症的发展。
04
如何尽早确诊自闭症
大米与小米:怎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家长们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