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病,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功能性胃病的病人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因其容易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情,复发率高,造成病人家庭巨大的医疗支出,并形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01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纳为中医的“胃痞”,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被破坏
1、病因及病机
传统中医典籍中没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相对应的病名,但是根据罗痞满为“否”、“否膈”、“否塞”,《素问·病机气宜保命论》言其曰:“脾不能马Ⅳ诊断标准中的相关症状概念,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医的“胃痛”“痞满”。
直至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餐后不适综合征归纳为中医的“胃痞”,将上腹痛综合征界定为中医的“胃脘痛”。《*帝内经》中首次论述候论》对胃痛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此二脉俱虚,为邪所乘,在于经则胃脘急痛”。
《丹溪心法》中则有言云:“胃脘痛即心痛”,直至金元时期李杲将“胃痛”从其它脾胃病中独立出来。总体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禀赋虚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在胃,与五脏中肝和脾的关系最紧密。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贯穿始终的病机。
脾胃病发生时脾胃之气在起主导作用,直接病因(五淫六气、情志食积)与内生邪气(气滞、湿阻、食积、痰结、火(热)郁、寒凝、瘀血)相间为病。在正气与邪气交争的过程中,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从而引起临床中脾胃升降失常的各种症状。
其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胃气虚为本,情志不舒和邪气加临等为致病之因,痰浊、血瘀、积食等邪为致病之标,脾胃升降异常为主要病机。湿邪内阻会影响气机正常升降,故在补清阳泻浊气时同时注意祛除有形之邪。
国医大师路志正提出“内伤脾胃论”,认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压力大,容易情志失调,其一是思虑伤脾,中焦气机郁结,其二是肝木乘脾克胃,久之则全身气机不畅,血瘀气滞,日久脾胃失调,气机不通畅。
百病皆由脾胃虚而生,主张消化疾病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后运化失职,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进一步发展为局部的气滞、气逆,脾胃疾病可以围绕脾胃气虚入手而用甘味药物补虚进行治疗。
2、中医治疗
(1)内治法
有研究者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概括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5个不同的证型。其中脾虚气滞证在病人中较为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是根本,对脾虚气滞型EPS用加味香砂六君子与雷贝拉唑进行对照治疗,结果在症状和相关指标胆囊收缩素(CCK)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
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遵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且以实证为主,病位在胃,治疗时责之于肝脾,以“清降”为主:清即以清热燥湿、清热化湿、清热泻火,降即以降腑顺气,理气导滞。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肝气郁滞的人屡见不鲜。
研究证据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状况障碍,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五分之一的人有焦虑状态,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短时抑郁状态;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亚健康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往往又可引起睡眠障碍。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日久则伐克胃土,导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气滞日久易化火,火热之邪灼伤肝络、胃阴,最后演变成肝之阴血亏虚和胃之阴液不足;同时青年人中熬夜、玩手机现象已司空见惯,熬夜伤肝,易耗气伤血,日久则耗伤肝胃之阴。
当代年轻人喜爱研究美食,其中不乏滋补和肥甘厚味之品,久食之易化痰生火,进一步耗伤津液。针对此种现象,自拟滋阴止痛汤,以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以达到疏肝理气,养阴和胃止痛的目的。
芍药甘草汤具有一定的缓解焦虑作用,利用酸甘相合,亦可化生阴血以濡养心神,达到缓急安神之功,常用于阴虚肝胃不和合并焦虑失眠的病人。沙参、麦冬、生地滋胃阴,柴胡归肝胆经,枳实归脾胃之经,柴胡、川楝子合用疏理肝气,柴胡、枳实合用疏理脾胃肝胆气机,共同将阳气通达四末。
(2)外治法
现代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加入了一些外治疗法,包括电针治疗、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结合中药内治,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使身体释放神经物质,改变胃肠的敏感状态和调控脑肠轴,用偶刺法针刺结合电针作治疗组对比药物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结果发现电针起效更快,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促胃肠动力药,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其优点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可操作性强。穴位贴敷不仅简单、安全,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02西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1、促进胃肠动力治疗
促动力药是促进胃排空和小肠转运的一类药物。第一代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因其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已被第二代、第三代所取缔。第二代药物是多潘立酮,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目前为止仍在使用。
第三代药物西沙比利,化学结构是甲氧氯普胺的升级版,但其副作用是对心脏有不良影响。第四代莫沙比利,属于5-HT4受体激动剂,有学者研究认为莫沙比利和西沙比利疗效相近,但副作用更少。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指南提出若抑酸、促动力治疗效果不佳,不排除抗HP治疗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根除四联疗法是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联合治疗,经观察,通过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减轻疗效更好,不易复发。
3、抗抑郁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一定精神心理问题,因此适当合理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亦能起到一定疗效,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一项对黛力新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腹部烧灼感和上腹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大约占到脾胃病门诊的一半左右,西医的常规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寻找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手段具有一定临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