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读:
卢**,女,52岁,已婚汉族职业:农民-03-下旬来诊。
主诉:左上肢震额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突然出现左上肢震颤,安静状态下出现,注意力分散时症状消失,否认活动迟缓,有行走不稳感。便秘1月,小便正常,睡眠尚可,梦多。
既往史:年2月14日出现“实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不好。
她的BP/80mmhg,我在问诊过程中一边看似在与她聊天,实际已经在观察她的表情、肢体活动能力、震颤出现的时刻及特征。发现患者表情紧张,但是表情并不僵硬,颅神经未见异常,我拉伸了她的四肢关节,发现四肢肌张力正常,力量也正常,肢体活动的灵活性及速度基本正常,当我提出给她拍一段录像时,她左上肢出现静止性非固定频率的震颤,我安排她做计算题“-7=?”时震颤消失,起立向前背对我行走时震颤消失,双上肢行走摆臂动作协调对称,双侧腱反射对称,快速连续动作未见减慢,闭目难立征阴性。
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测评21分,汉密尔顿抑郁测评14分。
经过一番心理探索,我了解到患者是焦虑人格,性格敏感多疑,平时喜欢看健康科普类节目及视频,了解到帕金森病(PD)可能的症状,担心自己也患上PD。
我给出的初步诊断:
1、心因性震颤;
2、焦虎状态。
首先我给她及家人稍微科普了一下PD的常识,直接点出患者的担心点,告知目前PD诊断依据不足,建议她跟着我随诊,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后患者露出放松的笑容。之后我开了头部核磁共振,和抗焦虑的药物帕罗西汀、心得安、阿普唑仑。
“心因性震颤”是什么类型的震颤?
它是指因相关心理因素而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肢体震颤,可以带有一定表演色彩,注意力转移可以消失,不会伴有PD的其他体征。
它和PD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如何区别?
震颤的表型不同
1.心因性震颤可以表现出各种震颤类型,包括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它的出现随着肢体活动的方向、关节位置的改变呈多样性变化,频率不规则,时快时慢,幅度时大时小,手指通常不涉及。因执行第二任务的时候,比如心算的时候,抬手(注意力分散)的时候震颤变得更加不规则,或者消退。
2.PD震颤典型的静止性震颤一般在肢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执行第二任务比如抬手的时候震颤消失,有压力的时候比如做算术题、行走的时候震颤幅度加大,但是频率始终保持4~6HZ/秒,四肢的震颤出现通常呈“N”字型的发展,严重度即使到晚期也是不对称的。
伴随的症状不同
1.心因性震颤运动迟缓表现于速度和幅度没有明显的特征,动作忽快忽慢,拉伸患者肢体可能有僵直,但是抵抗感时重时轻,双侧基本对称,有故意的抵抗感觉,随着注意力分散而减轻。
2.PD震颤伴随的运动迟缓首先表现于面部表情呆板,笑容僵硬,拉伸患者肢体有强直僵硬感,有时关节活动有如滑动的齿轮,双侧肢体一般不对称,对侧肢体做镜像运动时,患侧强直感加重。
为什么我就一眼看出她和典型的PD不同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视触叩听”,“视”即为“望”,这两种派别在这方面同样是异曲同工之妙。有经验的神经科大夫,从接触患者的第一刻开始就会患者查体,观察患者的言语、语调、表情、面色、动作、肢体的语言、走路的姿势等等,所谓细微处见真章就是这个道理。
PD个体化的症状非常常见,但是共性的症状及体征还是非常突出。例如“静止性震颤”,这对PD而已有“90%”的预测值,但是PD的静止性震颤是非常有特点的,这点在上边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心因性震颤的患者多半是容易焦虑,性格敏感多疑的人,一般特别细心,比较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留意身体一丝一毫的变化,看到身边的人出现某些症状或者某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科普的信息,喜欢对号入座也比较容易受暗示,并因此将问题放大。本案患者具备此类性格特征。
PD往往伴随情绪方面的症状,出现抑郁焦虑症状非常常见,甚至是两种疾病共存;而临床上抑郁焦虑障碍等精神科疾病若干月或年后也可能会往神经退行性疾病方向(包括PD)发展演变。那我们如何界定到底是哪种情况?我们只能说医生不能预测未来,而且临床上缺乏PD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神经科医生还是要依赖长期的随诊来做出最后的诊断。
所以,本案我最后交代的是患者需要随诊,并按医嘱服药。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她最后的诊断到是什么。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记得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