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值班室静悄悄的。没有了的喧嚣,多半预示这是一个轻松的夜班。因此,直到零点我还在刷手机。
刷手机过程中,一个非常熟悉的视频再次进入我的视野。
记忆中,上次看到这个视频,至少得有一年了。
为什么在万千小视频中唯独对它印象深刻?因为,它当时让我痛心疾首了。尤其是,那个无知的父亲的做法,让我震惊、让我愤怒。只不过,当时非常忙,只能把它先记在脑子里了。
随时可能有事的夜班,本就不可能睡一个安稳觉,因此我决定写一篇科普。目的只有一个,尽量避免此类悲剧再次上演!
简单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在某超市,男子拖着一个小朋友一前一后走着玩耍,突然,男子重心不稳向后跌倒,一屁股坐在孩子的头颈部,而孩子却再也没醒来。看到孩子晕倒在地,父亲应该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抱着孩子企图让孩子站起来。
问题就出现在这一抱上!假设父亲没有急于将孩子抱起来,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会留下残疾,但大概率不会丢掉生命。
下面,我们从科学角度解释一下:
先说说孩子伤到哪里了?
从视频截图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屁股坐在了孩子的头颈部。
按照常理判断:头部是最重要的,是不是伤到了头部?
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人的头部虽然很脆弱,但还不至于那么脆弱。
这个孩子的颈部,才是最脆弱的。这一屁股下去,大概率发生了颈椎扭曲、骨折。内部的脊髓,在强大的冲击下会发生脊髓震荡(伴或不伴)休克。
到了这里,略懂医学知识的朋友会质疑道:生命中枢不是在延髓吗?难道伤了延髓?
不是这样的。这种情况下的受伤,是不可能伤到延髓的。
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
精确一下延髓的位置:延髓的下界是枕骨大孔。也就是说,延髓是在颅内,而非颈椎内。
接下来,我们看看脊髓震荡和脊髓休克的区别:
脊髓震荡是指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而脊髓休克是指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可以看出,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么,这个孩子当时发生了哪一种?
说实话,事件的结果已无法挽回,因此没有办法证实了。即便有尸体解剖给出结果,也无法确定事件的第一时间(坐下去那一下)发生了什么。
前面提到,问题出现在“这一抱”上。难道,抱一下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吗?
答案是确定的!
严重提醒:怀疑颈椎损伤的人,严禁非专业的搬动!
没有二次伤害,也许还有得救!
那么,假设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这类情况该怎么办?
颈椎出现损伤后,正确的搬运方法是就地寻找合适长度的板材,将患者的颈肩整体搬运到木板上,避免过屈或者过伸颈部,加重颈部的损伤。
如果施救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或者在急救场地没有合适的搬运材料,最好拨打等待专业的医生进行搬运,又或者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到场,最好协同其他人员一起搬运,在搬运的过程中避免颈部过伸、过曲、扭转,以免加重颈部损伤。如果有颈托,一定要安装颈托再搬动!
惨痛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了大众医学科普的匮乏。
在此我们呼吁:多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关键时刻,能救自己、救家人、救朋友!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