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好心情医生为您总结4种另类抑郁症的表
TUhjnbcbe - 2023/10/17 18:25:00

遇到开心事,哈哈大笑,心情瞬间好转;

食欲大增,总想吃吃吃,体重蹭蹭长;

感觉困困困,每天10个钟头睡不够;

你能想到这些是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吗?

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病人总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对一切都兴趣索然、失眠早醒,但其实抑郁症有时非常善于伪装,难以识别。

例如,有部分患者会戴上了一张欢乐的面具,有的则出现身体沉重,四肢就像被灌了铅,或特别“玻璃心”,对别人评价非常敏感等。

这些不典型症状常常会“瞒天过海”而被忽视或误诊,结果使病情更加严重。这类人群占抑郁症总人群的15%-50%,常有以下特点:

1.女性多于男性;

2.发病年龄较早,常常在20岁及更早起病;

3.病程较长,病情更易反复;

4.约45.4%伴不典型症状的抑郁症后续会转为双相情感障碍;

5.容易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包括边缘型、回避型、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今天好心情医生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下,抑郁症的“另类”表现有哪些。

01

“另类”的抑郁症

//微笑型抑郁症

这类患者有着奥斯卡金像奖级别的演技,表面若无其事,面带微笑,给人以热情、开朗的印象,内心深处却感到无比压抑、忧愁、悲伤。很多时候,他们的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碍于面子、出于礼节或责任需要而违心“强颜欢笑”。

由于他们有意识的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因此很难察觉得到。微笑性抑郁症青睐那些高学历、有身份地位、事业有成的人士。

//疼痛型抑郁症

临床上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以身体某些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疼痛部位不固定,而且往往不止一个部位,可以是多个部位疼痛,如头痛、胸痛、背痛、关节痛、胃痛等,其中头部和腰背部疼痛最为常见,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

这类患者往往不会想到去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经过各种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再问你心情怎么样、睡眠怎么样、大脑反应怎么样、食欲怎么样,这些方面患者全都不怎么样,甚至都很差。

//激越型抑郁症

激越型抑郁症患者主要特征表现为暴躁易怒、情绪低落、敏感多疑。

他们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对事情格外较真,经常会因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很大怨气,并且渴望经过暴力来发泄心中的压抑。

容易和人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他们无法正常的感受到身边亲朋好友的关爱,大多会对于自身和他人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不满。身边人往往会生活的格外辛苦,甚至很多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勤勉型抑郁症

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少言少语、工作效率低、生活懒散,而勤勉型抑郁症患者却表现得像“工作狂”,精力很旺盛,工作特别积极,什么活儿都抢着干,终日忙忙碌碌,就怕闲下来。

他们常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于是试图用废寝忘食工作转移注意力,甚至以此来“赎罪”。

患者一旦披上“勤奋”的外衣,很容易被周围人忽视。

02

揭开表象看本质

不同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不同表现,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抑郁情绪、兴趣及愉快感丧失。无论上面的哪一种类型,积极阳光、勤奋忙碌、暴躁易怒、躯体疼痛的背后都隐藏着内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发现身边人行为反常,哪怕是积极、正面的,我们也要多了解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是否心情压抑、高兴不起来,是否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是否存在内疚感和负罪感。争取早发现,早就诊,尽早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重症抑郁患者,如果表现出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警惕,防范自杀。

03

学会自我调节

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病情尚轻的患者朋友们,好心情医生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1.要有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放下心中的“负罪包袱”;

2.平时不要积压不良情绪,学会示弱,学会向信赖亲朋好友倾诉;

3.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4.要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逆境、顺境、得意、失意;

5.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6.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坚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它是一种“快乐因子”,能让人感到愉悦,是人体的自然抗抑郁药物。

7.通过自我调节,如果效果不明显,尽快求助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接受专业的治疗。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只有接受科学治疗才能彻底走出抑郁症的沼泽地,迎来希望和阳光。

04

特殊类型特殊处理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抑郁症,治疗都强调全病程综合治疗,但对于非典型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上有一些特殊之处。

1.对于表现为嗜睡、食欲增加者,优先考虑使用镇静作用较弱,对食欲影响较小的药物;联合丙戊酸盐有助于改善非典型抑郁症患者睡眠节律问题;存在双相情感障碍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早期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

2.可尝试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提示,与药物治疗相比,认知行为疗法更能改善患者的“身如灌铅”的感觉。

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有效治疗非典型抑郁症,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评估与诊治指导建议.中华精神科杂志,,54(2):90-91.

[2]胡晓科,张红利.疼痛型抑郁症研究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2(2):75.

[3]李颖.抑郁不要藏在笑容背后.农家参谋..

(文章图源:摄图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心情医生为您总结4种另类抑郁症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