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阿凡达》时隔11年重映。29岁的小宋赶紧买了3D-IMAX的电影票,电影看了一半,他突然感觉头晕,看周围的东西摇摇晃晃、恶心呕吐,不得不辞别朋友提前离场。
其实,很多人看3D电影后都出现过头晕的情况,一般休息过后就会恢复正常。第二天醒来,小宋还是感觉头晕,时重时轻,坚持了一周也没缓解。医院就诊,测体温37.4℃,检查头颅CT也没发现问题。于是,他又主动跟医生要求接受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是化验结果也没有明显异常。医生按照他描述的症状,诊断为“眩晕综合征”。
可是吃了一周的药,小宋感觉自己的头晕仍然没有缓解。他认为自己是被“误诊”了,于是自行停药,开始反复自测体温,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辗转就诊期间,小宋还数次被诊断为“焦虑症”。
6月初,他感觉头晕加重了,还逐渐出现了胸闷、食欲差、乏力、睡不着等症状。小宋来医院神经症与失眠门诊,找张海啸医生看病。经过张医生为他定制的认知行为治疗及两周的药物治疗,小宋的症状逐渐好转并消失,变回了原来阳光的样子。
小宋到底得了什么病?
张海啸认为,小宋的身体没有原发的器质性疾病,但是有认知或心理相关的功能性疾病——疑病症。他体温略高的症状可以解释为疑病症交感兴奋就会体温升高,就像紧张得冒汗一样。
张海啸回忆,这类患者的表现形式固化而奇特,他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卡过鱼刺后,每次吃饭都如鲠在喉,无法下咽;还有患者感觉“灵*出窍”,有的甚至无中生有感觉“药物过敏”……
疑病症目前归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疾病,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认为这是焦虑与强迫障碍的一种分型。张医生介绍:“疑病症患者敏感、多虑,具有过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