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以个体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即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和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等。
精神障碍很常见,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日前,首个覆盖全国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出炉。份答卷显现的中国精神障碍现状颇为惊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
时隔近20年后,年,由原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及科技部资助立项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立项启动。年2月18日,以此为基础的首个覆盖全国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刊发在了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
实际上,此前曾有过两次类似调查,分别在年和年,但调查范围未覆盖全国。根据年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为1.1%,终身患病率为1.3%;年分别为1.1%和1.4%。这些数据为了解我国精神疾病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精神障碍常见类型
0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病患者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0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病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
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
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据统计,高达80%的精神病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0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0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0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病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
常见发病诱因
精神创伤
患上疾病的患者可能是受到了非常大的精神创伤,引起疾病的,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障碍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化学原因
专家指出,精神障碍是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器质性原因
精神障碍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
病前性格特征
精神障碍患者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性格因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的原因之一。
遗传因素
精神障碍患者家族中有精神障碍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障碍,其子女患精神障碍的危险性就较高,遗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原因中具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时期,在身体、自我意识和人格迅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面临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女性拥有更细腻的情感,烦恼相对更多;老人年随着身体器官老化,各种疾病陆续出现,也更容易发生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所以,需要提高对上述三类人群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