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患者采取心理咨询或治疗
TUhjnbcbe - 2023/8/18 21:15:00

心理咨询或治疗就是通过“话聊”进行心理疏导,竟然还会有副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精神科医生也对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作用有所认可。所以,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后,很多父母除了督促孩子吃药,还会积极地为他们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可大多父母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只是大概有个概念,但对具体流派和方法并不了解,对相应的利弊更是缺乏认知。

而且,在他们的理解里,心理咨询或治疗不是打针、吃药、做理疗,只是双方的心理沟通交流,最多只能说有用或者没用,竟然还会有“副作用”?更何况,很多父母和孩子就是因为药物有副作用,才奔着心理咨询或治疗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父母或患者的这种认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绝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也没有尽到这方面的告知责任。甚至,由于缺乏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他们自己也搞不懂原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会有副作用。在心理学临床科研领域,也很少有学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利弊进行深入研究,更甭说形成共识了。

所以,今天转发的这篇文献《心理治疗的副作用》就显得非常宝贵,其罕有地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行了研究:心理治疗副作用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常见副作用?有何证据?产生的原因?有何改善手段?

虽然个中有些观点我不完全认同,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说阐述得比较全面,也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行为,让我们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其实,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康复,无论哪一种干预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都是利弊共存。我此前发表的文章就详细阐述过精神分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利弊。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更高效、快速地康复,才有可能更快地回归正常的成长轨道。但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心理咨询或治疗太低效了。长期坚持下来却效果甚微,青少年患者甚至因此可能会产生偏执认知,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根本没有用,都是忽悠、瞎扯和讲大道理,盲目地对所有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排斥。

我还不只一次强调过,强烈反对青少年患者选择精神分析治疗,其很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二次伤害,并容易将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简单归咎于童年及父母的错误养育,导致亲子关系严重恶化。这些问题在介绍精神分析疗法的文章中有详细展开,在此不赘叙。

对我们的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技术有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患者采取心理咨询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