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也是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精分病人具有阳性症状(妄想、思维和言语紊乱)、阴性症状(缺乏情感、无社会性和动机缺乏)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三大症状。精神分裂症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一般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很多精分的风险基因,但却一直没有找到真正致病的基因。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发育时不良环境风险,如缺氧、营养不良等因素是发病的诱因。但是,具体哪些基因和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能导致精分,仍然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难题。
正因如此,目前上市的药物都只是治标,没有一种药物可以真正全面的缓解三大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大多数精分药物不仅收效甚微,还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精分药物研发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真正能模拟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一个优秀的动物模型,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表型模拟(FaceValidity),即与人类疾病在表征上相似,包括生化指标、细胞学、病理、行为症状等;机理模拟(ConstructValidity),即基于人类发病机理构建的;预见性(PredictiveValidity),即在该模型是能够筛选,验证药物,预测在病人临床试验中的药物疗效。而迄今为止所有的精分动物模型,没有一种是三方面特征都具有的。另外,动物无法展示幻觉,妄想,意志缺乏。此外,致病因素的异质性也使得转基因和药物诱导为主的精分动物模型精分病人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未能在药物研发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对精分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专家们开始接受所谓“双重打击”的假说,即某种遗传因素(G)和环境风险因子(E)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精分的发病。该假说的难点是找到精分遗传基因和环境风险因子的组合(G×E)。
清华大学鲁白教授提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一个亚型和发育中个体所受的伤害性环境压力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精分的一对G和E的特殊组合。
年6月16日,鲁白实验室在Cell子刊i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orticosteroneantagonistorTrkBagonistattenuatesschizophrenia-likebehaviorinamouse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