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语道破错误家庭教养的本质社会文化角度剖
TUhjnbcbe - 2023/7/9 20:56:00
夏季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32590.html

作者简介:李墨石,媒体评论编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所持理论:以精神分析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融合法理学原理、*治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宗教学原理、中西方哲学、*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理论,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并洞察家庭关系,创造性地总结出,权利与权力心理学理论体系,隐性伤害与隐性攻击理论体系,愤怒情绪本质与精神损害理论体系,人权与自主权心理成长理论体系,社会文化对根源性认知的影响理论,声音识人理论,服饰识人理论等独创性理论。

进入正题,错误家庭教养方式有:否定、否认、惩罚、拒绝、冷漠、过度控制

1、否定

否定,是指父母否定孩子主张、想法的正确性的行为。也叫做,不认可。举个例子,比如,孩子认为谈恋爱更有利于学业和身心的成长,父母认为不谈恋爱更有利于学业和身心成长,结果是父母坚决不同意并用批评、指责等作为攻击以图消除其想法。再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非要TA去图书馆看书,父母认为看电影没用,并最终批评其看电影愿望的行为。

否定的内容,可从婚姻观、恋爱观、事业观、兴趣爱好观,小到穿衣观、饮食观,再小到该怎么洗衣服、该怎么吃东西等等,可以无所不及。家庭中,父母否定孩子否定多了,孩子就会天生没自信。而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种感觉,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感觉。感觉,很容易碎,比如一句“你不该这样做”,孩子这种感觉就会没,久而久之,就会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不再自信。

不认可,本质是父母不认同你做的行为和主张,但却强制你认同TA们的行为和主张。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没看破后半句。认可,这种状态,或这种行为分为:1、你认可TA,TA也认可你,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毕竟来自不同时代;2、你不认可TA,TA也不认可你,这种情况也很少见,因为你得依赖父母,当你不认可他们时,他们就会采取的接下来要说的“惩罚”措施;3、他们不认可你,你却得认可TA们,这种最常见。这也就形成了权控。所谓权控,即,你认可了他们,相当于认为他们的主张更对,更好,而你错,所以服从就是接下来你会主动做的。所以,最后会说的“过度控制”(这种错误教养方式),是会连带着否定、惩罚,一起用的,很少有父母只用一种。一旦权控形成,家庭权力就由父母行使,这就是专制型教养方式,权力集中在父母手中。中国封建文化,几千年都是父母大权在握。

从权利(“利益”的“利”)角度讲,父母对你进行否定后,你的自由选择权范围便会进行缩减,你会觉得你干的很多事情都错了,或是不能去做。长一辈的自由选择权便有所增加,有些无关紧要或无伤大体的事情,你就会觉得他们的主张更正确,更对。话说,权利,是人最需要的东西,自主权是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的国家一样,没有主权(国家自主权)的国家也就不叫真正的国家。外国人口中,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奴性很强”,说的就是丧失自主权的奴隶。

从法律上说,“权利”一词的内涵是:主张、选择权、利益、资格、力量。把“资格”一词展开说一下。父母常常会觉得TA们比你更有资格做一些事,“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就是常见的形式。降低孩子资格也好,否定其权利也罢,都是对孩子的尊严进行打压,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觉得父母高其一等,就形成了所谓的“尊敬”。

最后,说说“怎么办”。遭受父母否定时,顺从,不在我讨论范围。我提供的是“权利争夺法”。既然,父母的否定,让你扮演了“错误方”,TA们是“正确方”,进而成为“控制方”,那么返还办法很简单,你让他们成为“错误方”,你扮演“正确方”。具体办法还要从“错误”的形成开始。什么是“错误”,即,一个行为,先规定好“准则”,你不按这个准则执行,你就错了。准则谁定,通常是由父母在你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在你耳边灌输好了,比如“你要懂礼貌”、“不能乱吵吵”。所以当你大声对父母说话时,你的“错误判别”潜意识认知机制就会起作用,你就会觉得你做错了。但是,很多判断是后天重新进行的(不是从小给你灌输的那些东西,准确地说是那些你不知道从哪来的观念),比如,今天是去爬山好,还是去游泳好,这时你就可以让你自己成为准则的制定者,比如先灌输“夏天游泳是最佳选择”,那么当父母说他们喜欢爬山时,你就可以否定TA们,将他们的主张的正确性降低,这是最柔和的办法。第二种办法,就是多看书,读广了你就会知道无限多的理论,去否定别人,让他们置于错误的地位。第三种办法,也是最阴的办法,情绪法,也是万能的。就是你不论言辞语句上有没有将TA们判错的论据,你都可以用一种叫做“埋怨”或“指责”的态度,对其进行攻击。之所以说这是最阴的办法,那就是语气态度,是没有证据的,随时都可以用,而且对方很难还击。家长也常用这种办法对孩子进行攻击,你总会发现有些父母当你考试考的非常好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态度也不是认可,你很清楚他们不是。比如,他们虽然说了“不错”,但后面总跟一些“但是”,并且紧锁着眉头,还很严肃得说。这就是“态度攻击法”,很隐性。

2、否认

这里的否认,指某人明明犯错,做了错事,而且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却就是不承认,至少不认为其应承担责任,或干脆耍混矢口否认并要你拿证据的行为。举例子,有些人明明做了一个对你没有帮助或很损你利益的事,可就是会用一句“我哪错了”“我没意识到”或“那还不都是为你做事(或为你好)”进行狡辩。例如,父母明明做错了事,可就是不道歉,不承认他们是错的。硬找出他们这么做的正确性。久而久之,你就觉得你全错,TA们全对。但有一个现象值得留意,就是当你身体很难受,去医院检查就是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就是很疼,有些父母这时都会进行否认,不认为你有这种感受,这便是疑病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自我感觉丧失,自我疏离的原因,久而久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就变成一个僵尸。

否认,其本质目的是逃避错误,逃避追责,是自私的行为。当然也是自私的人为了增加其利益或权利或权力,而采取的行为。你会发现很多领导也会否认,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家庭中也一样。人都是一样,为了权力,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控制。

经常用否认的人,你可能会被TA气的暴跳如雷,可能下决心下次要录音,但这都不是最佳手法,因为你没往往没这机会。最佳手法是,采取隐性攻击,关于隐性攻击,我的其他文章里有具体介绍,搜“隐性攻击”查找。记住,逃避责任的人,不能饶,否则TA会更害人,公司会被TA搞垮,家庭会被TA搞伤,家人之间会产生情感障碍,沟通时失去真实。

3、惩罚

惩罚,在行为心理学上和法理学上,都是指用施加痛感或切断快感的方式,对其制造痛苦,迫使对象改变的行为。施加痛感,不用说了,打,骂,都是施加痛感,目的也都一样,促使惩罚对象进行行为改变。说到这,一下子就揭穿了很多东西,比如“打是疼骂是爱”“比如棍棒下出孝子”。打,骂,本质上就是制造痛苦,跟“爱”(使幸福、呵护)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至于棍棒,是可以制造出“顺从之子”,跟狱警打人一样,旦,孝的定义有所不同,孝的字典定义是“爱”,“顺“”的定义才是顺从,所以原句应该是“棍棒下出顺子”,跟孝的含义也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说,古语,有很多错的,根本不能认真推敲。

更有趣的是“惩罚”一词,后半句的定义:切断快感。我们说,老板威胁你,“你要再不好好干活,就扣你工资”,父母威胁你,“你要是不听话,周末的电影就别想看了”,都是惩罚。手法是:切断本属于你的好处、利益或快感。有的父母是不打不骂,但这种手段可谓是大加应用。所以,教训孩子,是艺术吗?在我看来,是技术。五花八门,手法众多。

回来说家庭,被惩罚过多的孩子,性格就会变得胆怯,俗称“胆小怕事”。这也是造成焦虑的重要原因。焦虑,本质就一“怕”字,怕考不好,怕做错事,怕这怕那,全是这种情绪在体内长时间积存导致的,而造成这个症状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的过度惩罚和威胁。这样的孩子也往往缺乏安全感。

社会文化中,惩罚,也有其正性应用,比如训练*人。*人,就得罚,而且罚地越狠越好。因为惩罚,会让被惩罚者产生畏惧,如果逃不掉,就会扭转成顺从,再给TA们一些合理动机,比如某种信仰,就会让其产生“效忠”行为。宗教,以及很多团体行为甚至是传销,都是利用这种心理,操纵的。所以任何宗教都不允许异教徒的存在,并且一旦发现就会往死里弄。惩罚+奖赏+信仰(心理学上叫动机)=操纵。顺便说一句,家庭中也一样。

4、拒绝

这个词,大家不陌生,被拒绝会很难受,往往是愤怒。有些人对关系失望至极,就会产生悲痛。拒绝,一词的意思是,你提出一个需求,对方不满足你。不一定是明确拒绝,不理你,故意忘记、拖延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在家庭教养中,拒绝,会让孩子产生受挫感,进而不再提需求。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父母拒绝,孩子久而久之就不喜欢玩具了。孩子想要读书,父母拒绝,孩子久而久之就不想读书了。拒绝,也是行为内向孩子的重要成因。我们说,人,一旦说话,通常都是声明自己的需求,而不说话的人,就是不喜欢告诉别人自己的需求。谈恋爱时,这种人往往很被动,怕别人拒绝,以致不敢表白。

5、冷漠

冷漠的字典定义是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语道破错误家庭教养的本质社会文化角度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