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脏老不舒服,双心一起治
TUhjnbcbe - 2023/7/6 20:55:00

一名“胸闷”的患者

曹阿姨来到精神心理科诊室,一坐下就喋喋不休起来,“我总是感觉心慌胸闷、透不过气,胸口也经常不舒服。去心内科看过,医生说我心脏各种检查都正常,让我过来找心理医生看看。”

交谈中,医生发现曹阿姨说话语速很快,对病情十分担忧,表现得十分焦急,有点坐立不安,便耐心地跟她解释,她心慌胸闷的症状可能是由焦急情绪引起的。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身体内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导致组织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引起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曹阿姨听完之后,点点头,表示认可,她说自己平时性子就特别急,做事风风火火,一件事情不做完就会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最后,医生考虑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类型,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憋气短、乏力头晕、失眠多梦等。其本质是由于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的全身植物神经紊乱,心脏本身一般不存在特别的器质性问题,患者大多性格急躁,喜欢追求完美,对人对事都是尽心尽责,容易过度思虑,生活中又长期存在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不懂得正常宣泄,过度压抑造成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双心医学与双心治疗

临床上,很多心理问题可以表现为心脏症状,心脏疾病也常伴有心理问题。除了像曹阿姨那样心脏神经官能症导致心脏不适,有些人心脏的确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但由此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心脏症状加重;有些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已恢复良好,但因为担心复发,终日惶恐,形成恶性循环,也加重了心脏疾病。这说明,心理与心脏密切相关,好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维护和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中国权威心脏专家胡大一提出了“双心医学”理论,即心理心脏病学,也就是“双心疾病”。从心理和心脏两个角度治疗“心”病,正是“双心”治疗。

统计显示,心血管门诊患者中双心疾病发生率为15%~30%,而在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达60%~75%。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呼吁人们提高对双心疾病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早正确就诊,对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如何正确识别

一般来说,我们知道自己患病,都是先感觉到躯体不适症状,无法自然缓解,才去就诊,而且通常是先到躯体医学科进行就诊,当检查无法确诊某种疾病,或怀疑的疾病无法解释症状时,就需要开始考虑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问题。

对于既存在明确心脏疾患,又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且出现时间在1~3个月内的,可以理解为患病导致的心理反应,待原发疾病好转或缓解,辅以精神心理安慰,或用些改善睡眠的药物,一般可以在几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半年;若超出这个时限仍不能自行缓解,应到精神科进行心理评估。

无论是否有心脏疾病依据,只要躯体疾病不能解释目前的情绪症状,且症状超过半年,都应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而那些平时性格急躁、容易紧张,长期失眠,面对新旧躯体疾病打击,反复就诊,或有多发腔梗、脑萎缩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征象,或起病明显与个性及成长背景,如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有关,都应该尽早到精神心理专科就诊,必要时由精神科医生和全、内科医生共同合作进行诊治。

另外,如果感到自己或患病的家属有明显自杀、攻击行为,无论原本怀疑是哪一类疾病,都要尽快到精神科就诊。如果患者不同意前往,也可以代述情况,请精神科医师帮助分析,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双心疾病的处理

除了治疗原发疾病,请精神科医师开具适当药物,患者自身辅以适当运动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

运动:有氧运动除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外,还能减轻抑郁、焦虑症状及缓解各种情绪问题。但抑郁可能会妨碍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和心脏康复,家人应鼓励患者克服障碍。运动强度须基于心脏功能及自身运动能力而定,可以从每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很简单的事情开始,例如洗碗、种花等,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健走、骑车、打太极等运动。

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及叶酸、镁、锌等,建议每天吃50~克粗粮,多吃新鲜绿叶菜如菠菜、小白菜,杏仁、葵花籽、腰果等坚果,香蕉、柑橘、葡萄干、玉米、蘑菇、大蒜、洋葱等蔬果。ω-3脂肪酸也是缓解情绪的良好食物,建议每周吃两次深海鱼,如三文鱼(可吃鱼生)、金枪鱼、沙丁鱼等。咖啡、浓茶、烟、糖或甜食、饮料等则应尽量少碰,油腻饮食根据病情酌情进食。

生活方式:多找一些快乐的方式和来源,多找一些朋友一起活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善于认识社会和尊重现实,接纳现实,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于抽烟、喝酒、休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要尽量戒除。

药物治疗:一方面是根据躯体疾病情况,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进行积极处理,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控制达标。另一方面是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但必须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理安慰:作为家人,需充分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给予心理安慰的同时,尽量提供协助。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认知和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会有很好效果,须转诊至精神专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老不舒服,双心一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