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无不与各种环境密切相连,研究环境与人类健康、疾病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环境与心理卫生社会结构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包括身份、角色、阶层、群体、社会制度等。就拿角色(如工人、丈夫、父亲、顾客等)来说吧,无论扮演哪个角色都必须像那个角色,否则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女企业家,在外是女强人,是领导,在家则是妻子、母亲、媳妇,对待家人不能像管理企业一样,而应该是个贤妻良母,对家人温柔体贴。所以她必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及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合于社会环境。这里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与心理较为密切的国民精神、信仰、审美及价值观、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
在某些国家,袒胸露背是正常的衣着装扮,而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妇女出门要披面纱,更别说裸露肌肤,如果出现这样的人则会被认为是“暴露癖”而被送进精神病院。同性恋在美国是一种与人权有关的正常行为,而在大多数国家同性恋则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变态。
再比如说饮酒方面。在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拉美地区,喝酒是一种生活习惯,有各式各样的“酒节”,大多以豪饮为荣,加上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借酒消愁的不乏其人,酒精中*及由此引起的心理行为障碍发生率增高,而伊斯兰教、犹太教民族是禁酒的,不存在有引起酒精中*的现象。
中国有悠久的酒文化,饮酒时常与优雅的环境、愉快的心情相联系,对月饮酒,把酒赋诗,歌舞升平,极少发生酒精中*,近几年由于西方生活方式的移入,传统社会的解体,酒精中*现象逐年增加,可见民族国家文化背景不同直接影响了人的心理和行为。
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家庭环境可增加心理适应能力。生活在民主、开放、和谐以及有一定文化水准的家庭中的人,待人热情开朗、民主,独立性强,应激能力强,在事业上多有成绩。经常举办家庭舞会、家庭卡拉OK、家庭沙龙、家庭野餐等,不但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缓解紧张的生活节奏,放松精神,减少焦虑,促进心身健康。
生态环境与心理卫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许多生态环境与人的心理也有密切联系。举例来说,北方地势宽广,北方人大多豪爽耿直,南方山较多沟回,南方人大多谨小慎微。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时,人们的心情总是舒畅、神怡的,当气候阴冷、空气潮湿时,人的情绪大多低落、抑郁、心烦不安,这时又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时候。
各种颜色对人的情绪影响各不相同,暖色调的如红、橙、*会使人兴奋,可增加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冷色调的青、蓝、绿等则有安静、清雅之感,可起到镇,静的效果,色调越冷对忧郁症的不良影响越大。值得一提的是,粉红色具有安定和放松肌肉又不产生抑郁的效果,美国有家医院被涂为粉红色。
音乐能育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节奏感强的乐曲能使人振奋,悠扬婉转的乐曲能使人轻松、安静。对忧郁不安的人,放一曲小夜曲比放一段迪斯科音乐更为适宜。人不能生活在绝无声响的环境中,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噪音中亦会导致各种疾病,噪音会使人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失眠、烦躁、易疲劳及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并不单单是机体的好坏来决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想要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外界环境因素也需要维持在一个有益身心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