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5大认知错误,你可
TUhjnbcbe - 2023/1/1 18:18:00

关于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你有没有听到过一些类似这样的话语

“他就是想太多了,放宽心就好了”

“我辛辛苦苦供他吃穿住用上学,他倒好,他还装病”

“那些所谓的精神医生都是骗人的,不要随便相信”

正如视频里家长的一句话,尖锐地揭示出了

我们对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存在着太多的误解和忽视

误区一:把孩子说他想看心理医生当成装病

孩子说想看心理医生,这表明他已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困扰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不会袒露内心深处的烦恼求助家长,请家长务必重视他的求助。

可以这么理解,孩子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痛苦说出来,是基于对家长的信任,也是迫切希望能得到家长的救助。在说出这样的话之前,他会担心被指责,被轻描淡写,被视而不见。一旦家长选择视而不见,那么孩子基本上没有能力独自求助精神医生或心理医生。他只能独自承担这份巨大的精神痛苦。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说“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但我很开心你没有把它憋在肚子里,你能给我说说,发生什么了,让你感到这么难过”?而不是“你是真的生病还是假的生病?不会是装的吧”。也许孩子就不会发展成为我们不理解的“问题少年”。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也将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误区二:精神心理疾病不是病,主要是孩子心没放宽

我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是广泛存在的。创伤后压力障碍、行为障碍、青春期忧郁等心理障碍;以及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的精神疾病都有在青少年群体中频繁地出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此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也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当孩子出现频繁的失眠或者烦躁不安的情绪,或者存在长期的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时,家长应当引起警惕。天天故意装病、不睡觉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一直装病,也侧面反映出其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异常状态。医院检查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把孩子的自闭、社交恐惧等同于害羞,性格内向的一般性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就有发现:社交恐惧障碍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成上升趋势。然而患者往往得不到他人的重视,被归于害羞或者性格等一般性原因。

害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生某个时刻感到害羞,它主要是由担心被评判和担心被拒绝的情绪引起。演讲,约会,给客服电话,去商店退东西,跟大老板打招呼等等,都会引发这样的害羞情绪。

但是社交恐惧事实上比害羞情绪严重多了,它是由焦虑引起的,以恐惧为主要特征。当社交恐惧的情绪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比如半年,那就应该寻找专业的帮助。害羞可能除了脸红,心跳,之外没有太大的身体反应,但社交恐惧会有更强的生理反应,比如当身处人群中或需要做很多与他人发生联结的事的时候,出虚汗,肠胃不适,肌肉紧张,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

而且,社交恐惧、社交焦虑障碍等是极有可能由早期心灵创伤、错误认知、非安全依恋等多种因素造成,当孩子出现不愿与人沟通,或者社交极度紧张,出现躯体化症状时。家长非常有必要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障碍。

误区四:孩子厌学只是他没吃过苦

厌学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丧失上进的信心。严重者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更有甚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深究其中原因,厌学与心理的习得性无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方法失当、学习遇到困难阻碍而导致丧失学习信心,那就不能将孩子定义为懒惰、不思进取。还有一些孩子的厌学原因与校园欺凌,心理压力大等都可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学习的失败体验和在学校的痛苦不断被强化时,这时候厌学就成为了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出现厌学症,第一时间就指责,呵斥,会导致孩子彻底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发现孩子厌学的内源性因素,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才能彻底解决厌学这一难题。

误区五: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完全寄希望于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精神治疗都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5大认知错误,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