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15个中国镇痛周到来,专家表示莫忽
TUhjnbcbe - 2023/1/1 18:18: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曹萍

10月15日至21日是第15个“中国镇痛周”,今年的主题是“全球抗击老年幼年精神神经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疼痛就是一种症状,只要相关疾病治好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即便身体有了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不然,疼痛是身体发生疾患的一个求救信号,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10月18日,医院采访了相关专家,谈谈关于疼痛的那些事儿。

疼痛不能“强忍”

10月18日上午,医院疼痛科门诊,科主任陈淑敏正在接诊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一年前腿部骨折,如今都长好了,可还是觉得隐隐酸痛。“来看疼痛门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很多是肩颈、关节等长期的慢性疼痛,以及外伤后的疼痛,每天接诊量大约有二三十人。”她告诉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慢性疼痛发病率约为70%。“医院开设了疼痛科,也不去治疗,过着长期‘忍痛’的生活,为身心健康埋下隐患。”陈淑敏表示,长期慢性疼痛会造成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进而引起人体神经、内分泌、心血管、消化等多系统功能失调,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有了疼痛千万别“强忍”,医院的疼痛科进行规范治疗。“目前对抗疼痛根据个体差异有不同的方案,总的来说是一个综合性‘工程’。理疗、药物、穴位注射、穴位刺激、针刺、封闭治疗、神经阻滞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同时还会配合一些心理疏导等,会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与疼痛相互影响

“从今年的中国镇痛周活动主题可以看出,一方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15个中国镇痛周到来,专家表示莫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