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包括对符号的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能力,也包括对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书写)、接受(阅读)以及姿势语言和哑语。且人们用其达到交流的目的。语言障碍往往涉及多种语言模式,影响到语言在大脑的加工和产生,所以语言障碍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很大,致残率也较高。
人与人交流中产生的语言交流链的各个不同环节会产生各种语言障碍的症状。
口语表达障碍,其常见于语言链中的构音运动环节和符号记起环节发生障碍所导致。
1.发声障碍口语表达中必须发出声音。其中呼吸及喉功能,特别是声带等的损伤致发声障碍。发声后通过舌及共鸣腔发出有目的的语音,其环节障碍为发音障碍。
说话费力的语言障碍症状多伴随发声障碍出现。其表现为说话时言语不流畅,患者伴有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
2.构音障碍其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和吐字不清。
构音障碍分为三大类:
①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
②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是指于先天或后天原因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③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错误表现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构音障碍。
3.音语的流畅性障碍一般根据患者谈话的特点将口语分为流利性和非流利性。言语流畅性障碍症状(非流畅性言语表现)为说话量减少,在每分钟50字以下;言语费力程度增加;句子长度缩短;韵律异常及信息量增多。
4.复述障碍其指不能准确重复检查者说的内容(包括字、词、句子等)。其可见于儿童失语症患儿、聋儿、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脑瘫儿童等多种患儿。由于患儿的病因不同,其引起复述障碍的主要障碍环节均有不同(并与其病因有较大关联性)且可发生在语言链的各个环节。
复述障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语义通达类型复述,是指患者在复述的同时能理解所复述内容的语义,其神经传导通路经过联合皮质部位;另一种是语义不通达类型复述,是指患者能复述,但不能理解所复述内容的语义,其神经传导通路不经过联合皮质部位,仅经过弓状纤维部位。
5.错语与杂乱语常见的错语有三种错语,即语音错语、词义错语和新语。语音错语是音素之间的置换,如将“苹果”说成“苹火”,其障碍环节多仅发生在构音环节。
而词义错语是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杯子”说成“喝水”;新词则是无意义的词或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如将“铅笔”说成“坑旗”;杂乱语,也称奇特语,在表达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缺乏实质词,以致说出的话使对方难以理解。
6.找词困难其指患者在谈话过程中,欲说出恰当词时有困难或不能,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找词困难可见于口吃患儿或儿童失语症中Broca失语的患儿。
7.命名障碍命名障碍是指当面对物品或图片时,不能说出物品或图片名称。
8.刻板语言与言语的持续现象刻板语言指任何回答都以刻板语言回答,可以是刻板地发单音或单词,有时会出现无意义的声音。而言语的持续现象是指在表达中持续重复同样的词或短语(如检查中,已更换了图片,但患者仍不停地说前面的内容)。
9.模仿语言其指患儿强制复述检查者的话,而多数有模仿语言的患儿还有补完现象一种自动反应,患儿并不一定理解内容)。
10.语法障碍可表现为失语法(指表达时多是名词和动词的罗列,缺乏语法结构,类似发短信的文体)和语法错乱(指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存在,但用词错误,结构及关系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