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人格障碍 [复制链接]

1#

人格障碍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但也不熟悉。人格障碍英文原称作“性格障碍”,在现代的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有时仍沿用这样的称谓,这与文艺作品的发展有关。

17~18世纪,在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具有讽刺和谴责性的人物性格创作,如对守财奴、厌世者等主人公的刻画,对性格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类人引起现代医学的重视始于19世纪初,如Prichard曾于年提出“悖德狂”概念,认为这类人的精神失调表现在情感、性情和习惯方面;他们心灵中的道德观念和正义原则被高度歪曲和败坏,其自我控制能力丧失或发生严重缺陷。

精神病学家注意到人格障碍发病和表现特征与精神疾患的区别,如无发病、病理过程和转归等疾病所共有的特征。Murry把性格障碍归于非精神病问题之列,。

于多数人格障碍者并不主动求医,对人格障碍发病率的统计是比较困难的。有研究者对冰岛人进行终身预期发生人格障碍的研究,于~年和年进行了三次评估,结果显示其公民在81岁前发展人格障碍的预期率为5.2%

那么人格障碍有什么判断依据?

DSM-IV的诊断标准

DSM-IV对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A.明显偏离了患者所在文化所应有的持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类型,表现为下列2项以上:

(1)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2)情感(即情绪反映的范围、强度、脆弱性和适应性);

(3)人际关系;

(4)冲动控制。

B.这种持久的行为类型是不可变的,并且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很多方面。

C.这种持久的行为类型导致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D.这种行为类型在长时间内是相当稳定不变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

E.这种行为类型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得的表现或后果。

F.这种行为类型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般躯体情况(例如脑外

伤)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2.CCMD-3的诊断标准

在CCMD-3中,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对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