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相情感障碍是天才病吗 [复制链接]

1#

几天前一篇名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引发了网友热议。父亲讲述了儿子金晓宇,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后的经历。

人们常说,双相情感障碍是“天才病”,美国精神病学教授贾米森在《疯狂天才》一书中列举了多位患有这种“天才病”的文艺界名人,如画家梵高、作家海明威等。

从这个层面看来,双相情感障碍似乎偏爱天才,但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只有天才会得的病,其实它也是一种常见疾病。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也称为躁郁症,是一组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躁狂混合发作,能够导致情绪、活力以及完成日常工作能力出现严重波动的疾病。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双相Ⅱ型障碍、双相Ⅰ型障碍和循环性精神障碍。

双相Ⅰ型障碍的特征是出现明显的躁狂发作,并有过度自信、自大、健谈、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和情绪明显高涨等一系列表现。在躁狂发作中,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5%,而任何严重程度的发作都可能损害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以致需要住院治疗。

双相Ⅱ型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抑郁发作,但与轻躁狂而不是躁狂交替出现。如果一生中有过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则认为其与双相Ⅱ型障碍的诊断相吻合。

循环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出现抑郁和轻躁狂状态,持续至少2年,并且未达到重性情感发作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使得双相情感障碍因“抑郁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那么,如何区别“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

一般而言,相对于单纯抑郁症,双相抑郁存在以下特点:

发病年龄较早,“双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17岁,“单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26岁;

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遗传史;

睡眠增多;

体重增加;

情绪愤怒、敌对、易冲动,且难以控制。

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患有双相抑郁的可能性更大。

双相情感障碍如不及早治疗,常常会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糟糕、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家庭生活,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谢异常、癌症等风险,发病后期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情况。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比较复杂,其中首先考虑的是遗传因素,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是最高的,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8~18倍。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之一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比父母无病的人群患病概率高8~18倍。

其次,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主要和大脑内的单胺神经递质有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在脑中,如果这些神经递质减少,会有抑郁相,如果增多,则会有躁狂相。

此外,大量研究也表明,内分泌失调、大脑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心理因素也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密切关系。

双相情感障碍应如何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愈的,首选的药物为情感稳定剂。顾名思义,情感稳定剂就是让情绪尽可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不要忽上忽下。

情感稳定剂主要包括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卡马西平,以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等。

有人会有疑问:“双相抑郁”用了情感稳定剂,是否还要使用抗抑郁药呢?

这就要看抑郁的严重程度。如果达到中度、重度抑郁,那一定要同时使用抗抑郁药。如果抑郁情绪并不严重,原则上是不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的。

除此之外,心理方面的干预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同时,患者本人要认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疾病,没必要过分自责,治疗期间要注意平衡自己的生活,避免承受过大的压力,规律锻炼,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学会倾诉和寻找支持,都有助于康复。

分享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