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复制链接]

1#
近来,我们接到了很多咨询精神障碍患者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的电话,结合《新冠病*疫苗接种规范和禁忌症》(丁峥嵘著),给大家进行相关解答。

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为了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我国正在加快新冠疫苗的接种步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27日24时目前全国已经超过1亿人次(.7万人次)接种疫苗,目前,我国每日新增接种剂次均超万人次。接种最多的一天是3月26日,达到.9万人次。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安排,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来开展接种。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严重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新冠病*疫苗接种的禁忌与疫苗特性和人群的个体差异有关,如果接种第一剂新冠病*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接种引起的,不建议接种第二剂。花粉过敏,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但要视过敏的是否在急性期和或严重程度建议缓种。

慢性病人群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注:内容摘自《新冠病*疫苗接种规范和禁忌症》,丁峥嵘著,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

01

精神障碍患者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根据国家《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我们可以解读为:

1.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并非特殊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不是明显影响生活的严重状态,也应该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2.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说明书,轻度焦虑症、抑郁症不是接种禁忌症

3.未控制的癫痫、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谨慎使用新冠疫苗。

02

心理相关不良反应

从世界层面看,辉瑞疫苗通过例,阿斯利康疫苗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研究,请如下:

03

总结提示

新冠疫苗与精神科相关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病情稳定与一般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同时也要注意,如果患者处于病情不稳的状态中,就尽量等到病情稳定再接种。只要是接种精神患者,接种后均应当跟踪观察疫苗的不良反应,如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精神科与防疫专家一起进行恰当的评估。注意如下:

1.存在幻觉的患者,需要精神科医生评估,若新发幻觉是否会加重病情。2.存在焦虑及相关症状(紧张、不安、惊恐发作)的患者,需要精神科医生评估接种疫苗后症状加重的可能性。3.存在抑郁情绪、抑郁障碍或其他情绪失调症状(如易激惹)的患者,建议医生评估严重程度和症状控制情况,考虑接种疫苗后症状加重的可能性。4.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可安全接种新冠疫苗,但建议先经过医生的评估。

END

文章指导:余升晋编辑:余升晋/李根芬

相关

医院精神科成立于年,是德宏州重点专科,作为德宏州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中心,我们致力于患者的健康。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我们的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不断引进,人才队伍不断得到提升,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欢前来咨询。

心理援助-

精神科医生办公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