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 https://m-mip.39.net/nk/mipso_5208491.html1、文章跑题,但结合文章,文章未见明显跑题;2、文章参考过旧,但文章参考文献80%以上为近三年文献;3、因文章买家已找人重新写作,特此附带文章,以示公正!
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的研究进展
摘要:骨质疏松作为老年人和女性绝经期后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由于其可能造成的多种不良结局,包括骨脆性增加、易发多种骨折等而受到广泛重视。了解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预防知识,可以有效的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现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干预手段进行综述,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以及良好预后提供指导。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出现寿命延长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老龄化问题。我国目前已步入社会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体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如何在提高老年人寿命的同时,保障其生活品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类累及全身的骨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骨含量减少、骨组织出现显著退化,骨脆性增高,易出现骨折等。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现骨头酸痛,脊柱变形,严重者出现四肢不能活动,极大了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2]。作为一种衰老的常态,骨质疏松症是机体各器官功能老化的表现。大量的研究表明,先进、系统、规范的现代健康教育是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3]。许磊等[4]研究发现,对老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后,可以显著增强其就医自主性,使他们对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基本掌握更全面,对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进程、认识更充分,从而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1、骨质疏松
在美国,骨质疏松患者占有相当高的比重,约有1/10以上的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有亿美元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医疗工作者,但收效甚微[5]。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是骨质疏松症的人口大国,有超过1亿以上的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老年人是该病的患病主体,超过30%以上的退休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老人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患者[6]。多种原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因素、生活方式等均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杨勇等[7]调查发现,骨质疏松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65岁老人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达30.4%。除此之外不同年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差异也较大,其中,对于65-70岁女性而言,尿酸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年龄达到70-80岁时,女性中血尿素氮将会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80-96岁女性中,饮食习惯对于该病的发生占了较大比重。对于男性而言,在65-70岁时,饮食以及是否吸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年龄达到70-80岁时,血同型半胱氨酸就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80-96岁时,尿酸水平则会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林曦阳等[8]调查结果则显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女性OR=1.)、年龄(≥40岁OR=1.)以及FBG(>5.85mmol/LOR=2.)三大因素。张玲莉等[9]则报告称运动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
2、可能的干预手段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如何有效的做到发病前期预防,后期有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极为重要。健康教育作为目前主要的干预手段,形式多样,可根据干预对象灵活调整,目前在临床以及社区干预实践中广泛应用。但也由于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受众群体特殊性,因此在干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1)由于该病主体患者为老年人群体,而由于老年患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视力听力下降,因此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引导。(2)与老人沟通时,应注意语气、语速,还应观察老人的接收程度,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内容要适中,不要用专业术语,选择更贴近老人生活的实例进行健康教育。(3)为提高宣传效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骨质疏松的健康讲座,给老人们发放宣传卡片,社区宣传栏张贴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如何防治等[10]。(4)有效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移动设备等建立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实时普及相关知识,跟进患者状态。目前在这一实践中,也有成功的事例值得借鉴,李若和等[11]研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