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在普通精神科病房中,家属在访视中经常会看到有患者的双手和(或)双脚被专用的约束带固定在床上或者座位上,这在医嘱上叫做约束保护或保护性约束。
一、约束保护并不是精神科特色
首先,约束保护并不仅存在于精神科,在很多临床科室,例如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ICU、物质成瘾、放射影像等科室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是很常见的。图丨网络例如,对于在对发生谵妄、颅脑外伤亦或是酒精成瘾的患者,医生经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约束保护的医嘱。常见的约束装置有约束带、胸带、约束手套、座椅等。
二、约束保护是遵循严格的法律规定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对于约束保护的使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疗标准核对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监护人。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因此,对于自愿入院和非自愿入院的患者或其监护人均会在入院时签署“约束与隔离”的知情同意书。
对于需要约束保护的患者也都是有一套完整和严格的危险性评估制度和评估工具,从患者风险行为的广度、可能性、急切性以及与伤害行为有关的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每一名患者的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三、约束保护实质是对患者本人的保护
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是有发生激越行为可能的,暴力攻击和自杀是激越行为最为常见的两类。其中,暴力攻击行为多见于精神分类症、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患者。例如,住院期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为35.4%。与此同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以及药物依赖又是公认的自杀高危病种,某些抑郁症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扩大性自杀行为和间接自杀等攻击性行为。既往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的激越行为发生概率不仅高于一般人群,而且精神障碍患者成为激越行为受害者的可能性也远高于一般人群。而长时间的处于激越状态,也会严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和治疗依从性,并会对患者的监护人和照料者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除了激越行为之外,有些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没有认识,缺乏自知力,不仅不配合相应的治疗,甚至会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这会对于患者、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并会影响周围患者的治疗。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展,通过一定的约束保护措施,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尽快改善精神症状,恢复患者的自知力。图丨网络
四、医护人员一直致力于改善的约束保护的体验
为了改善约束性保护的舒适度和舒适度,医务人员在此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发明专利并应用于临床和护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约束带对患者日常起居的影响。
例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约束保护工具、方法和流程进行着持续的优化和改进,发明了让患者更为舒适的约束床单、约束带以及保护椅,并申请到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最后,对于约束性保护的患者,家属也大可不必担心患者约束保护期间的正常诊疗,临床上对于约束保护的患者每天都是指定专人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日常起居工作,并确保患者24小时一直处于视线内,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提高护理强度,以避免患者因为持续挣扎和躁动而影响血液循环和皮肤损伤。
此外,医护人员还会注重对约束保护期患者的强化评估和心理社会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减轻约束保护的级别,尽早地结束对患者的约束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3.马弘.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防治工作指南[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4.马辛.精神病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丨网络
编辑:SMHC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