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传染途径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1/5751920.html中国精神障碍到底有多少人?近日,医院*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在线研究文章,告诉了我们答案。▲图片来源:柳叶刀TheLancet这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开始于年,涉及了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老年期痴呆,共7种类别。除去老年期痴呆,6类精神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6.6%,也就是说,在我国近14亿人口中,有2.3亿人(七分之一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这六类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较前两次数据增长较大。为什么我们的精神会生病?其实,精神障碍就像高血压、胃肠炎一样普通。它的病因60%-70%来自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30%才是外界(主要是心理压力)的影响。它和基因有关,也和心理有关。专家指出,无论遗传还是心理反应,都与社会环境外在“催化剂”有关。“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感觉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压力增多,很多诉求难以实现。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猝然发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高压力、高强度的社会工作节奏。社会节奏快、社会压力大以及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情况下,需要人们高功能的心智活动也逐渐加强。反而是物质丰富了,但是幸福感有时候却不强了。身边人出现这7种状况要留意!1.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包括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等类型。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心境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4.6%/3.5%)。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心境障碍,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强度越大,抑郁症的损伤程度越高。常表现为闷闷不乐、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的反应,甚至自杀企图或行为。但如抑郁持续2周以上,并且无法自我调整,已经严重到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在临床上就会确定为抑郁症。2.焦虑障碍焦虑症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伴有头晕、心悸、震颤、呼吸困难等表现,包括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等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6%(将近1亿人),12月患病率为5.0%,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精神障碍。此外,是特殊恐怖症和强迫症。每个人都有焦虑情绪,但如果过度的害怕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并且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业或社交,这就可能构成了疾病。焦虑症一般首发于35岁以上,多发于中老年。焦虑者不会对人疏离,不会丧失兴趣爱好。此外,焦虑者入睡会困难。3.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常见的是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表现为物质依赖和滥用。比如我们常说的酗酒成瘾。研究结果显示,18-35岁的青年人患病率最高,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6%/0.3%)。然而,长期酗酒将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增加肝癌风险。4.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思维障碍、幻觉、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发病时自知力缺乏,病程迁延。精神分裂障碍显著多发于青年时期,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而降低,而农村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市。5.进食障碍进食障碍主要包括厌食症和贪食症,多见于年轻女性,厌食症主要表现为拒食,贪食症主要表现为狂吃后催吐来补偿。6.冲动控制障碍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感或者获得满足,冲动控制障碍患者会采取一些冲动乃至无法控制的不当行为,例如“偷窃癖”、“纵火癖”等。研究显示,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7%/0.8%)。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降低。7.老年期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老年人记忆力变差、失语、失认、行为失常、情绪改变等。研究显示,65岁以上受访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终生患病率为5.6%。国医大师李佃贵传承人、中关村医学工程动态基因研究中心青少年精神康复研究院院长林华表示,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五种情志,哪种情志表现强烈,就说明哪个脏腑患有疾病,根据「阴阳一气」的理论进行调理,将脏腑的疾病治愈,精气就可以得到恢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各年龄段都应注重预防精神疾病,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精神疾病的方式也不同。中老年人应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中青年人应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精神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要学会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家长要鼓励学龄前儿童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多与婴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推荐阅读⊙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数据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