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97年的表妹和我聊天。
说实话,她蛮惨的。
大学毕业之后,就赶上经济下滑,虽然是研究生毕业,但是就业压力极大,几乎属于被动就业——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死不活地先做着。
表妹和我说:“垃(垃圾)得不行。”
我劝她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总归是有用的。
她说:“现在学习没啥心劲儿,也不敢心安理得地摆烂,就这样得过且过地摆烂吧。”
来源:pexels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痛不痒地苟着。
如果,你问我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僵局,过上一份自己还算喜欢的生活。
那我的答案是:“别管生命给了你什么,请认真投入你的生活。”
来源:pexels
01投入生活是什么?
这个答案是从好友小e身上得来的。
小e原本是做哲学内容的,经不住高薪,毅然决然跳入了八卦小报工作。
然而从哲学内容的充盈,再到八卦小报的肤浅,小e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过渡不去的。
于是,她和表妹一样不死不活地对付着,起码赚个高薪再说。
然而唯有一件事,她会认真做——起标题。
对于没有内容质量的小报来说,标题好几乎影响了整篇文章的阅读量。
小e每天几乎会花2~个小时在标题上。
小e形容那段工作为“生产互联网垃圾”的日子。
但数月后,当她跳回哲学内容时,她惊喜地跟我说,
“我发现那些起标题的时间并没有白费,我现在几乎是整组起标题最好的选手。一篇毫无春色的文章,我的标题也能让它妙手回春。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会骗人的。
它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回馈给你。”
来源:pexels
我理解小e的经历是,在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中,持续投入精力,最终有所得的故事。
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经残酷地指出“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友善,它是混乱的、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这意味着,我们大概率会生存在一个我们不太喜欢的环境里。
而投入生活,简单来说,就是将生活给我们的纷杂现状规划整理成册,有意识地摆弄成我们喜欢的样子。
做个比喻的话,则是生活会往我们的心灵衣橱上丢置各种各样的衣服,可能是潮流的紫色马甲、独特的绿色帽子、亮眼的红色外套,混作一摊。
当我们无意识接纳这一切时,我们的心灵衣橱会被杂乱的衣服占满,剥夺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神空间。
只有当我们开始整理团作一团的衣服时,才能以“衣橱主人”的身份出现,将不同色彩的衣服进行归类,才可以重新建立内心的秩序。
来源:pexels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当我们将注意力投入当下某件事或目标时,所体验到的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的感觉,是通向幸福的一种途径,也叫做心流(flow)。
但心流并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某个时刻,当我们将注意力投入到生活当中,会把整个人生或一段时间过成大心流(universalflow)。
前段时间,知乎有篇万赞的帖子,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玩命学习”的体验。
他会在四点多、五点起床。
把英语磁带录好,听着英语跑两公里去学校背书。
会在教室后门漏风的地方学习,因为那里很冷,人反而不会犯困。
他形容那段日子“非常充实,感觉整个世界都很美好,时间过得飞快,人每天都在进步。”
来源:pexels
这是一种与生活深深卷入的状态。
当我们把精力投入在生活时,我们便拥有了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从而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建立良好的内心秩序。
就像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所主任赵昱鲲所说:
“当你自审内心时,你发现你的心像冰一样晶莹剔透,一切都处在最佳、最合理的位置上,所有的念头都相互支持、相互关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往同一个方向前进。
这是一个混乱程度最低,秩序最高的心理状态。”
来源:pexels
02无法投入生活,意味着什么?
不能把意识投入在生活中会怎么样呢?
疲惫且一无所获。
当我们不能有意地控制意识时,我们的大脑便会陷入默认网络模式(defaultmodenetwork,DMN)。
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后,额叶、角形脑回和后扣带等相应区域的活动急剧上升。
这一部分的脑区开始活动起来后,会搅动我们很多很多想法,比如过去悲惨的经历,未来美好的畅想,“我是谁”,“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我们的心灵就犹如一瓶含沙的水,在搅动下变得越来越浑浊。
科学家们在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病上,都发现了这一脑区的高度活动。
这也是我们看似放松地刷手机、看视频,却越看越累的原因。
来源:pexels
无法投入生活的人,往往是因为害怕,害怕失败,不信任自己。
如果我们花百分之百的精力,但得到的反馈只有70%或者60%,这是非常伤害人的。
很多人会将这样的结果转化为自我攻击:
“一定是我能力不行,所以我得不到好的结果。”
并慢慢将这种感觉,内化成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能力差的人”——这个评价太恐怖了,它几乎可以摧毁所有我们想要挑战的事情。
我们为了避免产生这种自我评价,所以拒绝投入,以“忽视”的方式逃避生活。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障碍(self-obstruction):
“只要我不参与这场战争,我就不会失败。”继而,我们也不会产生不好的自我评价。
来源:pexels
记得考研时期,室友虽然决定考研,买了厚厚的参考书,但自习室却没去几次。
她用逃避维持着“我很聪明,但我只是不做”的自我评价。
武志红老师认为:
“投入即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这意味着你跟这个事情建立了深度的关系。”
只有投入生活,才意味着生命的开始。
客观来说,我们是无法拥有时间的。
时间只是衡量我们生命的量尺,我们拥有的是过去的记忆而非过去的时间,我们拥有的是未来的畅想,而非未来的时间。
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这一刻,我们所能决定的,也只是如何度过这一刻。
当我们选择,不把精力投入在这一刻时,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全部。
0如何投入生活
适度期待,别让幻想压垮你
过于宏伟的期待,有时是压垮我们的稻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加里·斯莫尔(GarySmall)医生表示:
“我们所期望的事物恰恰反映了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是谁、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当我们过度期待时,宏大鲜亮的期待照耀着当下的生活,会显得平凡又一文不值。
并且人类大脑的超前思考,会让我们预见很多可能不会发生的困难,从而更加停止我们的脚步。
就像考研的室友一样,挑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吓得结束。
这时,你可以尝试着正念训练。
研究期待的克里斯蒂安·沃夫(ChristianWaugh)认为
“正念训练能帮我们摆脱这些前瞻性的思维定势,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并没有改善你的焦虑状况,那么注重当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来源:pexels
你可以将你的生命愿景写下来,回到你生命本身,有哪些东西是你想完成的,达到的。
之后,再写下你在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你每天做了什么。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
?成为作家,版税年收入百万,带来的是压力
?成为作家,我每天会写作五个小时,带来的就是行动力。
有意识地控制生活,但不忙碌
文章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尝试投入生活的状态。
但这里需要提醒你的是,忙碌并不等于投入生活。
看似一刻也不停歇地生活,其实像极了视频平台给我们塞什么,我们看什么的意识状态。
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是被牵引着、拉扯着度过时间。
投入生活,意味着你需要将生活给予你的内容做好分类、归纳、整理。
在新年伊始,你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内容进行分类:
工作、社交、爱好......
并在这个维度下,进行更小区分地规划,比如爱好
我想要今年可以画够张画;
那我每天需要画一张
任凭生活再如何杂乱无章,我们都有办法做生命的主人。
来源:pexels
作者:Yuki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