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复失控的人生惊恐发作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去年,演员余文乐因为分享了自己的一次“发病”经历,上了热搜。


  有一次在飞机上,余文乐忽然感觉情绪紧张、手脚发麻、呼吸困难。


  后来看医生才知道,原来自己经历了一场“急性惊恐发作”。


  在他微博评论区,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找到了“病友”:原来不只有我自己经历过那样的时刻!


  “惊恐发作”,也被叫做“急性焦虑”,它会在什么时候发作呢?


  任何时候!可能你正做着平常的事情,突然,一阵巨大的恐慌感袭来。


  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心悸、手抖、出汗、头痛、呼吸困难、反胃作呕等等身体反应。


  很多人形容为一种“濒死感”,相当于从鬼门关绕一圈。


  这种症状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年轻人。


  01、为什么会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不仅发作时令人痛苦,而且有后续的负面影响,让人厌恶且害怕。


  但实际上,惊恐发作是大脑自我保护机制的失控表现。


  在恐惧中,大脑开启了生存模式,此时会出现“战-逃-僵直”的反应。


  但为什么惊恐让人那么难受呢?


  这可以类比“疼痛”,疼痛令人很难受,但它有助于我们生存:因为难受,我们才会学着远离造成疼痛的源头,并且停下动作来帮助自己自愈。


  惊恐和疼痛一样,都有适应生存的作用:惊恐的难受催促我们逃跑以避开危险,或者保持僵直留在原地,等危险过去。


  而惊恐导致的很多让我们以为身体要崩溃了的症状,都是为了帮我们应对危险而存在的。


  比如:


  02、哪些因素会导致惊恐发作?


  与遗传因素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一级亲属中有患惊恐发作者,那么其惊恐发作发生率要比普通人群高,但虽然与遗传基因相关,并不代表全部。


  与脑内“恐惧网络”有关


  惊恐障碍患者脑内可能存在与恐惧相关的神经网络,以杏仁核为中心投射到下丘脑和脑干的神经网络过度敏感,可能与惊恐发作的出现有关。


  与环境因素有关


  早期父母依恋关系破裂与惊恐发作的形成有关,比如10岁前母亲去世的成人患惊恐障碍的比例是普通人的7倍,10岁前与父母分离或分居的成人患惊恐障碍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倍。


  同时,儿童或成年期的负面生活事件也与惊恐障碍的发生相关。


  与既往心理状态不稳定有关


  既往如果有过心理疾病发作,可能会对环境变化更敏感。例如既往如果存在焦虑障碍却没有及时干预治疗,那么在环境变化、体力消耗、压力过大时容易诱发惊恐发作。


  03、症状表现及诊断


  依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惊恐发作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者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发作期间出现下列4项及以上症状:


  ■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


  ■出汗


  ■震颤或发抖


  ■气短或窒息感


  ■哽噎感


  ■胸痛或者胸部不适


  ■恶心或者腹部不适


  ■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阙


  ■发冷或发热感


  ■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


  ■现实解体(感觉世界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漂浮在自己外等)


  ■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


  ■濒死感。


  根据ICD-10的诊断标准,惊恐发作诊断依据为1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每次不超过2小时,发作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有以下特点:


  1、发作的情境中没有真正的危险;


  2、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预料的情境中;


  3、在惊恐发作间歇期几乎无焦虑症状(尽管常会担心下次惊恐发作);


  4、不是生理疲劳,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物质滥用的结果。


  04、如何应对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时如何自救?下面一些做法可能有帮助。


  1、留在原地


  如果可能,在惊恐发作时最好停在原地,有时候症状可能持续长达一个小时,所以如果你在开车,要尽快把车停在安全地方。


  2、集中精力


  在经受惊恐发作时,提醒自己这种骇人的念头和不适的感觉终会消失。


  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没有威胁性和可视的事物,例如表盘上分秒划过的时间、超市货架上的物品等。


  3、缓慢深长的呼吸


  快速呼吸会加剧惊恐症状,此时应集中精力去做缓慢深长的呼吸,每次吸气或呼气时从0默数到3。


  4、创造性影像


  惊恐发作时,脑海中会划过很多东西,例如会想到灾难或死亡。尽量集中思绪于某些积极的影像,而不是消极的念头。


  想象一个让你感觉安宁、放松的地方或情景,一旦脑海中出现,就尽可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它。


  这应该能将你从恐惧中“引开”,甚至可能缓解症状。


  努力寻求积极思维可能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已经长期习惯于消极思维的人。


  这种“创造性影像”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技能,它会使你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方式逐渐发生积极的改变。


  5、不要对抗


  对抗这种惊恐发作通常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努力抵抗而无能为力”的现实会让患者陷入更深的焦虑和绝望。


  相反,在发作过程中,尽量接受这一事实——“尽管这令我非常尴尬狼狈,并且症状非常难受,但这并不是致命的问题,它终会过去,我只需要静待它消失就好”会有更大的抚慰。


  判断何时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1、在进行缓慢呼吸20分钟之后,惊恐发作的症状仍然存在;


  2、在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后,仍感觉不适;


  3、在惊恐发作“结束”后,心跳仍然过快或不规则,或仍有胸痛;


  4、频繁发作,这意味着病情可能已进展为惊恐障碍;


  5、此次惊恐发作结束后,出现反复或无法抑制的担心再次发作,有意识地回避自己觉得可能导致自己再次发作的场景,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