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记者王凯
通讯员高亚文报道
本报济南讯5月6日,医院赵涵教授和陈子江院士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五年影响因子20.)在线发表题为“CHK1显性突变导致人类受精卵雌雄原核融合障碍并且可通过抑制剂实现有效干预(DominantmutationsinCHK1causepronuclearfusionfailureandzygotearrestthatcanberescuedbyCHK1inhibitor)”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基因突变是导致以雌雄原核融合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人类不孕症致病原因,阐明了致病机制,并发现在精卵结合后,适时恰当地加用CHK1抑制剂,可以有效治疗该类疾病,为疑难不孕症患者点燃了受孕的希望之光。
据估计,约有一半的不孕病因涉及遗传因素,且导致人类不孕的大多数遗传原因仍不明晰,不孕症有关的遗传诊断和潜在治疗仍然是巨大的挑战。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所获得的胚胎中大约10%阻滞在卵裂早期阶段;其中大约有2%的胚胎阻滞在受精卵阶段,不能完成第一次卵裂过程,即“卵裂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卵裂障碍”的不孕患者,通常经过反复多次的体外助孕治疗,均无法获得可移植的胚胎,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还导致离婚率攀升。
研究发现,CHK1保守结构域内的显性突变,可导致原核融合失败与受精卵发育阻滞,而突变引起的CHK1激酶活性增加,又阻碍了受精卵的G2/M细胞周期转换,使受精卵无法从减数分裂恢复有丝分裂,故而无法形成人类胚胎。重要的是,研究者在受精的关键时机,加入微量CHK1抑制剂,可分别有效治疗小鼠和人类该异常表型,成功获得囊胚,使小鼠能恢复生育,该疾病得到彻底治疗;治疗后的人类囊胚,可诱导获得核型正常的胚胎干细胞;该研究为此类不孕症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解开了之前该疾病的不治之谜,并为患者今后成功怀孕打开了希望之门。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正在为不孕症患者带来福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如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已用于鉴定多种与人类不孕不育相关的致病基因。现已发现PADI6、TUBB8、NLRP2/NLRP5、KHDC3L可以导致人类植入前早期胚胎阻滞在不同阶段。
山东大学生殖医学攀登计划创新团队,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独立的临床转化基地,围绕不孕症等生殖障碍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学问题,致力于卵和胚胎发育障碍的研究和治疗,首次找到了空卵泡、卵成熟障碍、受精异常和精卵(雌雄原核)不结合等疑难不孕症的致病原因,在生殖医学理论创新、疾病机制解析和辅助生殖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生殖疾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和进步,为我国生育繁衍、遗传病防控和人口素质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NEnglJMed、Lancet、Nature、Cell、NatGenet、CellRes、NatCommun等多家顶尖学术期刊发表。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