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小雨的妈妈最近十分烦恼,小雨之前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妈妈,那就是尿床。打小的时候就是各种“尿”,妈妈当时觉得是孩子小就没当回事,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尿床的频率虽然有多有少,但是从未间断过,这可愁坏了小雨妈妈。这都上一年级了还是尿床,总不能穿着尿不湿上小学吧?日前,实在没有办法的妈妈带着小医院精神心理科诊室。
接诊的李瑛博士通过问诊,得知小雨在5岁左右的时候妈妈曾经带她去看过医生,各种检查都做了,但是结果均是阴性。那么,小雨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需要排查病因,排查器质性病变(如泌尿系感染所致,或者泌尿中枢被压迫等),如果各种检查均阴性的话,需要考虑心理因素。
其次,寻找孩子尿床的“规律”。有的孩子属于精力旺盛型,白天会进行大量的活动,进入睡眠后不容易被叫醒,所以就在睡眠中撒尿了。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可以采取适当减少入睡前的进水量,入睡前及早醒后撒尿习惯养成,寻找孩子尿床的时间点,然后在时间点的前半个小时把孩子叫醒撒尿;还有一类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果能找出并杜绝过敏源,尿床现象可能会迅速减少。例如有的孩子在进食牛奶或玉米后便不再尿床;再有一类属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尿床,例如有的孩子在白天紧张的时候便会尿急尿频,到了晚上尿床的频率便会增加;还有的孩子是家里生完老二,老二的尿床导致老大出现模仿退化行为,也跟着尿床等。
总的来说,非器质性病变的尿床行为其实反映的是孩子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有研究指出,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孩子(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更容易出现尿床的行为,因此,必要时需要儿童精神心理门诊进一步筛查。
经过排查,小雨属于敏感类型的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或者紧张性的场景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的情绪容易引起孩子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尿床行为的增加。医生通过梳理小雨尿床经历后发现,每次尿床频率的增加都和小雨的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相关,而这种紧张不安又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关系。因此,医生建议采用“温柔而有原则”的教养策略,同时增加家庭团体活动,固定时间如厕及代币奖惩策略,小雨的尿床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最后,提醒爸爸妈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尿床行为,不能苛责孩子,应首先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才是上上策。家长还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论你怎么做,都不要奢望短期内解决问题,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及规律的如厕习惯是普适的策略。
精神心理科:李瑛